從地震機率探討住宅地震險費率
陳玉書 技師
財政部保險司公布全國於明年元月一日起,推動「住宅地震險」制度,目前的地震險多半是由民間保險業自行附加在住宅火險項下,因此投保率不高,由於九二一地震災害的警惕,財政部不得不加速腳步,以政府的力量,來提高地住宅震險的投保率,使地震險能像住宅火險一樣普及至全國住宅。
不像以往住宅火險一樣,採一次保費繳清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方式,而改採保費逐年繳交的方式;依財政部初步規劃,無論何類建築物,地震險的基本保額訂為一百二十萬元,每戶每年保險費為一千五百元,然其理賠條件為依相關機構判定房屋受損50%以上的情況下,將穫得一百二十萬元;換言之,房屋受損未達50%,即不符理賠條件,不予理賠;姑且不論其規劃的保額、保費、理賠方式是否合理,本就地震機率的觀點探討地震險費率的合理性。
台灣位於太平洋西緣地震環帶上,依現有的地震紀錄顯示,台灣及其附近海域平均每年所發生約2000次以上,造成災害的地震,即5級以上者,每年亦有一至二次。因此,我國在建築物耐震設計中特別規範規定,耐震設計目標以回歸期為475年內的地震規模,即在地震一區地震水平加速度係數為0.33,地震二區地震水平加速度係數為0.23,其50年超越上述的地震規模機率為10%。
一般建築物的設計,大都均以50年計算其壽命,以475年回歸期的地震規模,由蔡益超等在1999年發表之文獻,475年回歸期Tr及50年壽命T,對應之超越機率P,依下式計算 。
50年內遇到的機率P為10%,即在地震一區地震水平加速度係數超過0.33,地震二區地震水平加速度係數超過0.23,相對於地震等級的劃分為六級和五級(詳表一);「住宅地震險」的意義代表當地震在六級和五級之內,民眾的房屋由設計規範來保險;地震六級和五級之外,依目前看來是由政府規劃保險公司來承擔。
表一 地震震度分級表
震度分級 |
0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四級 |
五級 |
六級 |
七級 |
無感 |
微震 |
輕震 |
弱震 |
中震 |
強震 |
烈震 |
劇震 |
|
地動加速度 |
0.8gal以下 |
0.8~2.5gal |
2.5~8gal |
8~25gal |
2~80gal |
80~250gal |
250~400gal |
400以上 |
註1:1g=980gal
註2:交通部中央氣象局89年8月1日公告
50年超越機率為10%,其意謂著有90%的機會在50年內不會發生,但有10%的機會在50年內發生,可能在50年的第一天,也可能在50年的最後一天;若以數學期望值為1.0時,50越機率為10%的賠償率應為10,一百二十萬元的保額相對付出之總共保費為十二萬元,如不計通貨膨脹及利息,將十二萬元分攤至50年,則每年繳費為兩千四百元,如復利計算,年息3%,則每年繳費約為一千零三十元。
一般民眾向銀行貸款購屋有二十年或三十期,與現行的住宅火險一樣,銀行為了避免在放款期間,因地震使房屋損壞而無從求償,將要求貸款者必須投保地震險,以確保銀行權益,但需要繳納保費的卻是購屋民眾。二十期間超出設計規定的地震規有多少機率?同樣以475年回歸期Tr,20年壽命T,對應之超越機率P,依前述式計算式,獲得之P為4.13%,其相對賠償率為24.2,一百二十萬元的保額需付出之總共保費為四萬九千五百八十六元,如不計通貨膨脹及利息,將四萬九千五百八十六元分攤至20年,則每年繳費為兩千四百七十九元,如復利計算,年息3%,則每年繳費約為一千七百七十元。整理50年期、20年期及1年期各項費率比較如表二。
表二 年期各項費率比較
|
投保金額 |
推估保費 |
不計利息每年分攤繳費 |
復利計算每年繳費 |
50年期 |
1,200,000元 |
120,000元 |
2,400元 |
1,030元 |
20年期 |
1,200,000元 |
49,586元 |
2,479元 |
1,770元 |
1年期 |
1,200,000元 |
2,526元 |
2,526元 |
2,526元 |
註:各項費率以地震機率觀點做推估,僅供比較參考
至於地震一區與地震二區是否該採不同費率?由地震機率觀點來看,該兩區均以475年回歸期內會發生一次,50年內有10%的機會遭受損壞性的地震侵襲,兩者的命運是一樣的;二區所受的地震力較一區為小,但相對地,二區的房屋的設計所用的材料較少。同一個九二一大地震下,相鄰的住家,有的會倒,有的不會倒,不會倒的有可能是超設計。
版權所有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