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吳泓勳整理】
黃耀輝
政府制定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很重要的用意在於抑制不動產短進短出。但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後,全台房市交易量能上漲4.95%,持續揭露出來的豪宅價格,也出現攀升的跡象。目前財政部正在檢討修法,在持有期間與特定資金這兩部分,應要有更具嚇阻炒作的設計。
從2011年通過奢侈稅的實施後,至今已經兩年,雖然剛開始,對於壓制投資客房市的投機心態,確實有所助益,但畢竟有些投資客口袋比較深,奢侈稅規範兩年的持有期限屆滿,還是可以在房市興風作浪。
可見目前的設計持有期限成為一大盲點,因為不太長,效果有限。財政部新一波的修正檢討時,建議首要行動就是拉長課徵特銷稅的持有期間,可以參考香港、新加坡或南韓的作法,對短進短出的不動產炒作期間認定,都延長為三年到四年。其實如以更嚴格的德國作法,稅負之外,甚至還會有刑事責任。
另外就是對炒作資金來源的規範。根據我的觀察,在台灣炒作房地產的資金,也包含國外的資金在內。換句話說,曾經受到熱錢炒作房市情形嚴重的香港、新加坡,類似的資金也投入台灣,星港兩地對此的因應作法,同樣是祭出重稅率,來設法改善。
舉例來說,對於買賣雙方,除了房屋交易的移轉稅率外,也會藉由印花稅等其他稅負,壓制熱錢炒作誘因。整體而言,稅率多超過20%,比台灣目前奢侈稅最高15%稅率高出許多,用的是「外重內輕」的策略。
除了房價被炒高的問題之外,我要提醒的是,台灣的房屋市場,還有一個可藉由奢侈稅解決的亂象,就是「一戶多屋」的現象。根據估算,目前台灣一個人名下有超過三棟房屋的人數,超過25萬人,反映台灣財產稅、地價稅等房屋持有稅率過低,提高投資客進場的誘因。長期而言,增加不動產持有的相關稅率才是根本的辦法,但就現階段來看,利用奢侈稅配合地政機關資料,可以讓將一戶多屋的投資客,增加他們不動產交易稅負。
現在台灣的房市供過於求,還會出現高房價,與市場資金太多有關係,所以才需要透過奢侈稅,抑止炒作,房價普遍降低,年輕人的購屋壓力也才會減輕,否則的話,受影響的可能不僅是房市,總體經濟也會深受其害。
舉例,現在台灣年輕人想買房,真的買了之後,個個都變「屋奴」,每個月繳房貸的金額,占所得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將讓年輕人不敢消費,連帶影響到台灣內需市場的發展。
況且,當不動產市場投資的錢這麼好賺,還有誰願意把資金放到別的投資標的?當資金過度挹注於房地產市場,排擠掉產業發展需要的資金,根本上將影響到台灣整體經濟的發展。因此,不管從單一的健全房市目標來看,或是從更廣的經濟發展層面來看問題,目前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都必須透過政策手段,調整回正常狀態。(本文由財政部財政健全小組委員、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黃耀輝口述,記者吳泓勳整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