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今日登場/九四三
「愛爾蘭的房價都是政府放任銀行濫發貸款惹的禍啊!」他回答。「那時只感覺身邊的親朋好友忽然紛紛加入瘋狂炒房行列,有種愛爾蘭挖到石油的錯覺。但,全國的產值根本沒變,貸款炒房只是短暫的表面榮景。幾年過去後,泡沫破掉了,都柏林的房價跌到原價的三分之一以下。」
「哇,三分之一!」我非常驚訝。
「我有一位朋友是單親媽媽,在人人都瘋炒房時也忍不住貸款買了一間房子,二十五萬歐元。」我火速心算了一下,將近一千萬台幣。「可是房價啪一聲跌下來,最後只剩八萬歐元了。」他瞪大眼睛說。
「愛爾蘭的房價都是政府放任銀行濫發貸款惹的禍啊!」他回答。「那時只感覺身邊的親朋好友忽然紛紛加入瘋狂炒房行列,有種愛爾蘭挖到石油的錯覺。但,全國的產值根本沒變,貸款炒房只是短暫的表面榮景。幾年過去後,泡沫破掉了,都柏林的房價跌到原價的三分之一以下。」
「哇,三分之一!」我非常驚訝。
「我有一位朋友是單親媽媽,在人人都瘋炒房時也忍不住貸款買了一間房子,二十五萬歐元。」我火速心算了一下,將近一千萬台幣。「可是房價啪一聲跌下來,最後只剩八萬歐元了。」他瞪大眼睛說。
最近股市大幅波動,引發股市危機,是否接下來會產生房市危機的疑慮?是否政府救股市之際,也應介入救房市?
房市過去長期不合理價量上漲,去年交易量開始緊縮,今年價格也開始下滑,房市不景氣逐漸顯現。而股市是今年還大漲上萬點,最近才開始大跌,顯然房市並非受股市下跌才被波及下跌。換言之,股市是外在因素,與房市的內在因素下跌情況不同,不相牽連。
農曆7月,高雄房地產市場延續價跌量縮的格局,被業界視為下波推案熱區的中都土地標售全部流標,土地交易價格將進一步鬆動趨跌;另8月房屋成交比7月量縮15.6%,主流產品為40坪以下,以區域來看三民區與鳳山表現相當強勁,並可望持續到年底。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長期來股市與房市具有高度連動關係,這一波全球股災,並拖累台灣股市重挫,部分人士已經認為在股市受傷會導致房市低價求售潮,但由於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拉抬,終究股市的變局與房市會如何互動,將是短期需注意的議題。
台灣房屋最新市調發現,六成民眾看屋後願意出價,不過出價行情多為實價行情打八折,等於房價要跌兩成,由於屋主接受度不高,成交不易。
六都地政局昨天公布8月房屋買賣移轉件數全部下滑,六都整體交易量較上月量縮達16%,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北市、台中市更大減逾兩成,六都均寫下今年2月以來新低。
隨著年底結婚購屋旺季接近,台灣房屋調查第4季民眾購屋意願,有購屋意願的民眾仍在四成以上,達46%。其中有44%為首購、換屋等自住需求,置產兼自用以及投資出租收益則占56%。
進一步觀察有看屋意願的民眾,六成表示看屋後願意出價,不過出價行情是實價資料打八折;而他們願意出價的原因,除了考慮明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因素外,且最主要的是就是現階段賣方心態鬆動,有利議價。
■劉明哲(住商機構副總經理)
最近,很多客戶最常問的問題有二:「房地合一稅要上路了,我應該買或賣房屋嗎?」抑或是「媒體上面把房屋稅和地價稅講得好可怕,以後我會買得起、或養不起房嗎?」
確實,相較於其他政策,「稅」的問題影響深遠,不只在交易過程,也將對持有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於改變不動產的邏輯,難怪消費者會特別擔心。
不過,購屋人也別過於煩惱,只要把稅搞清楚,就不必自己嚇自己。
全球股災蔓延,台股今盤中更一度暴跌逾570點,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打入跌停家數超過400家,而財經專家謝金河更在臉書上預言指出,「股市暴跌之後,下一個是房市!」
謝金河日前在臉書上表示,「台灣下一個壓力在房地產。今天經濟日報社論標題是『台灣房市何去何從?』乍見『何去何從』四個字,讓我想起很多往事。因為,每一次我用到『何去何從』四個字都出事。」
他回憶,第一次是1984年12月的報導,他用「蔡辰洲何去何從?」副標題是「國泰塑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次年2月9日十信擠兌,十信風暴正式引爆;接著在1985年8月,任何鈞赴日,他用「新玻何去何從?」當標題,結果兩個月後新竹玻璃出事。第三次他用「王朝慶何去何從?」探討中纖的問題,結果王朝慶被收押。
謝金河說,看到「何去何從?」四個字,而且是用在房地產上面,讓他對台灣的房市有一股不祥之兆,也就是股市暴跌之後,下一個是房市!這些年政府打房很用力,本來房地產超漲,已到強弩之末,政府不打房,房價也會下跌。
台北市政府為遏止違章建築,昨公布「遏止新增違章建築處理措施」,下月1日上路,未來新成屋交易買賣須附上建築師3個月內開立的「無違章建築」證明。有建築師憂心人情壓力找上門,房仲業者預估,下半年度新成屋房市交易量、房價恐受影響。
此外,建築師開立「無違章建築」證明,民眾賣房會多出一筆成本。為鼓勵民眾主動提請建築師檢查,若所有權移轉時檢附無違章建築證明所需費用,北市府會提供每戶最高3千元補助。
違建從早期普遍可見的頂樓加蓋、騎樓增建,到陽台外推、室內夾層等「二次施工」都包括在內。都發局先從新成屋「開刀」,下月起領有使用執照的建築物,起造人或所有權人申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或有買賣、交換、贈與、信託辦理所有權移轉等行為,都須附上建築師3個月內開立的「無違章建築」證明,才可匯報都發局稽查。
建築師受委託出具建築物無違章建築證明時,要依使用執照竣工圖,針對建物專有部分與約定專用部分比對,若有違章情形則不得核發證明,並通報建管處。
何謂「633」?指房價從2008年以來連漲6年、平均每3年漲幅3成,不過高漲的房價並未有相對應的所得收入支撐,加上政府政策引導,終究高房價還是強弩之末,現在該討論的是未來如何修正。
高房價不符合社會期待,高房價問題也迫使政府不斷出招調控。從早期停止國有地標售,到針對開發商的土建融管制,政府不斷地加強選擇性管制措施的管控範圍,2011年更仿效國外祭出短期交易的懲罰性重稅「奢侈稅」,並推出囤房稅,而地方政府也積極調高持有與交易稅負,包括大幅拉高公告土地現值、拉高新房屋的標準單價。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更針對高總價住宅推出豪宅稅,到今年房地合一稅上路,積極地對不動產交易查稅,大動作「平穩」房市的政策之下,的確讓房市從小感冒到住進加護病房,即便央行近期放寬新北市、桃園等6區房貸管控,但房市熱度仍一去不復返,交易量恐從以前多頭時的40萬棟跌到今年30萬棟以下。
1年多前,一般民眾心理預期可能是未來房價還會上漲,不買會更貴,但現在民眾可能已經不再預期房價還會上漲,反而開始對於未來可能修正多少有些疑慮。有人說未來房價會修正5至7年,甚至有人說房價還會修正8年,但若把時間拉回到2003年SARS時期,當年有誰敢預期房價會上漲10年?
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對於張金鶚教授的論述大大的不以為然,並在臉書上反駁:「笨蛋,問題根本不在房價」,李同榮指出張敎授在房價漲時,拼命要政府干預打房,房價跌時又說政府少干預,讓市場回歸自由機制,前後立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