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採訪報導

臺北市府預告多次的「房價指數」終於登場,由於實價揭露屬個案資訊,加上個案品質差異性高,地政局於是以實價登錄資料庫為基礎,每月推出類似物價指數概念的住宅價格指數,讓民眾抓住房價趨勢。對此作法,業界卻認為太過專業,未分析詳盡反而易造成民眾困惑。

臺北市官方「房價指數」的效用如何,仍有待後續觀察。(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拍攝)

臺北市地政局指出,房仲業者習慣以計算平均房價方式發布價格變動訊息,但因各時期市場交易物件品質存在差異,且各家成交資料來源不同,所謂的「均價」未必真實反應價格水準的變動,因此業者提供的數據經常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特別是房屋品質落差較高的地區,更容易產生這類問題。

一手推動價格指數的臺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指出,先進國家都有房價指數提供民眾做購屋參考,這是國內第一次由公部門發布數值,希望其他縣市跟進實行,讓消費者瞭解,房價上漲往往只是個案,並非整體性上漲,以藉此杜絕市場炒作風氣。此次調查發現,去年8月開始,臺北市受實價登錄影響,指數短暫下滑,到了今年3、4月,房價才溫和補漲。

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由政府發布的價格資訊相對具公信力,用意值得肯定,不過他認為,市府將北市區分成四大區塊,僅考量房價相近及同心圓概念,但各區的買方動機、購屋預算及產品條件都不盡相同,分區的標準未考量各行政區特性,也與估價「同一供需圈」的學理、技術規範稍有扞格,所代表的意義不大,單獨呈現各區的分析資料反而較具參考價值。

黃舒衛還說,所謂「價格指數」與「標準住宅總價」等專業名詞,不利於一般民眾閱讀了解,和大眾對市場交易的認知有落差,若未經專家解讀,恐怕會降低政府公開資訊的美意。另外,實價登錄目前車位尚未分算,及預售屋交屋造成的價格落後問題,同樣會影響調查數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