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8/21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國內房價貴,固然是事實,但為什麼在同樣的高房價,並且同樣也都是收入差不多的上班族,有的人已經有自己的房屋,甚至不只一間,卻也有人迄今還是「無殼蝸牛」?

四年級生的陳曉莉,在貿易公司上班。她回想過去,還是不太相信她現在不但有「殼」,而且房地產投資還為她賺進不算小的財富。

20多年前,陳曉莉與老公結婚時,倆人還是「無殼蝸牛」,所以雖然結婚成家,但是「家」的感覺總還是少了一點點。當時,夫婦倆人就決心要購屋,築一個真正的「窩」。

在省吃儉用下,僅約半年,陳曉莉就在板橋,以每坪3萬元、總價60萬元,先買下一間20坪的小公寓,結束夫婦倆人的「租屋」生活。這種有「家」的感覺不僅很好,更實惠的是每個月也省下租金。

當年的板橋的生活機能與就學、上班不像今天這樣便利,陳曉莉一直很想搬進台北市居住。所以大約2年後,她就將板橋的住屋以80萬元出脫,先搬到台北市外圍的萬華區青年公園附近,成為台北市的居民。

幾年後,在機緣下,剛好碰到忠駝國宅(台北市信義路與光復南路交叉口附近)有人要賣屋,就以180萬元購入,完成住入台北市鬧區的夢想。

這次的購屋讓陳曉莉發現,房地產不僅可以投資保值,而且還是很好的投資理財工具。像忠駝國宅的購屋,她是拿出家中的積蓄,以及賣掉青年公園附近住家,同時再加上國宅低利貸款,不但湊足180萬元的購屋款,順利第二次換屋,而且還有多餘的閒錢可以進行投資理財。

在眾多投資理財工具中,陳曉莉還是選擇房地產。由於手中的資金並不多,所以她選擇中古小套房的投資,而且地點位在人潮匯集的忠孝東路。

這次純粹的理財投資,陳曉莉嘗到甜頭。她買下小套屋後,重新裝潢再轉賣,一轉手間就賺了2成的利潤。這種「買中古屋→重新裝潢→出售」的房地產投資理財模式,讓她無師自通也成為半個行家,而且樂此不疲,也快速賺進不少錢財。

像多年前,陳曉莉以每坪25萬元在捷運永春站附近買進一間38坪的中古電梯華廈,三年後她則以每坪30萬元賣出,一次就賺進190萬元價差。

陳曉莉說,由於一直都有在從事房地產投資,所以她對房市相關資訊會特別留意,不過她也有做其他的理財投資,例如與朋友跟會、買基金等,並沒把雞蛋都放在「房地產」這個籃子內。

雖然手中的房屋有進有出,但是陳曉莉與家人卻一直住在忠駝國宅,時間長達15年後,才搬到大直目前的80坪住家。搬離忠駝國宅時,房價已經翻了近10番,也成為購買新家的主要資金來源。

陳曉莉說,房地產投資和股票投資一樣,或多或少有些投機,不太可能要求買在最低價,賣在最高價。而她都是比較鄰近區域行情後,只要認定價格低,可以投資,就買;碰到有人要買,只要有獲利,就賣,並沒有非得一定要有多少投資酬率。

在挑選投資標的,陳曉莉總是將區域的生活機能與交通便利性列為最優先考慮條件。另外,在資金調度上,她很有心得表示,最先要從比較低價中古屋著手;等有賺到錢,手頭鬆一點,再投資價格略高的新成屋;如果資金更寬裕,沒有資金積壓壓力,同時在兼顧房價未來走勢下,才會考慮投資預售屋,因為預售屋在未來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風險較高,但卻未必一定是高報酬率。

現在陳曉莉手上有幾間投資標的,其中包括因升格為新北市而房價前景看好的三峽地區兩間大廈住宅,另外還有2個預售屋的投資,由於地點好,可賣可租,不用擔心資金積壓。

陳曉莉從一位原本是「無殼蝸牛」,現今卻已成為被房仲業列入「貴賓」級客戶的房地產投資者,她的成功,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她這樣的幸命遭遇以及獨道的投資眼光,但是她「由小換大」、「由遠換近」的務實作法,則是上班族不論是房屋自住或是投資最好要學會的準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