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  
「理債」戰略應該在於每個人「是否用心」?因為沒有自制力的人,別說不能成為有錢人了,恐怕連個「無債一身輕」的正常人都不可能呢!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底為止,全台灣消費者貸款總額有5.7兆元。其中房貸近六成、個人消費性貸款佔15%、車貸佔1.7%。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信用卡循環信用貸款,比例雖然只有5.3%,卻有一年增加10%的成長幅度。

 

另外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台灣目前六、七年級上班族平均存款只有17.43萬元,卻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負債高達21萬元,而且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是卡債一族。可見理債的重要與急迫性,已經凌駕於過去一般人所談的「理財」。

 

但是筆者以為,理債確實跟理財一樣需要方法,但如果不改變花錢及用錢的習慣,理完債之後,將還是會落入另一個負債的惡性循環。而當自己口袋裡空空之際,不要說根本無財可理,恐怕日後也無法從「虛有其表的外在奢華,但實質上的貧窮」中翻身。

 

不過,筆者曾經採訪過幾個理債成功人物,他們確實因為用法得當,能夠脫去惱人且纏身的債務。當然,以上筆者所採訪到的理財成功案例,都因為當初他們所借的錢並不多(最多都不會超過100萬元)。因為他們也曾坦言,如果當初欠錢超過自己的負擔(例如100或200萬元以上),可能會因為「還債時間過長,想還也還不完」而放棄。

 

所以,讀者如果不想讓自己打入負債的十八層地獄,首先,就是不要任意讓自己的債務,輕易超過自己能負擔的金額。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社會新鮮人的債務超過了100萬元,以目前平均月薪不到3萬元的水準,那麽還債鐵定是漫漫無盡頭的長路。

 

而要讓自己的負擔不要無限延伸,首先就是能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當然,這個花花世界實在充滿了太多的「誘惑」,必須要靠很高的EQ才能達成。但綜合許多過來人的經驗顯示,如果不能自行克制慾望,最好的方法就是「少逛街」(這也包括在網路上「漫遊」。多做些不花錢的運動,讓自己無心力去接觸外界的吸引力),同時只保留一張信用卡,並放在家裡備用,而從不帶出門。

 

假如有讀者非常不幸,已經落入負債的漩渦。根據過來人所傳授的經驗,第一步是先確定自己有多少債務?然後算出每月應該要還多少?這個步驟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每月還債金額高於收入許多,就應該去先去找一個薪水收入較高的工作(也就是努力「開源」),而不單只是找一個利率較低的其他貸款管道。否則還錢的時間一旦拖得非常久,也同樣會想中途放棄。

 

當然,透過理債公司幫忙做各項債務的整合,的確有其必要性,因為至少可以找到較便宜的還錢管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該還錢的金額降低時,千萬不要因為負擔變得輕鬆,而將這筆錢拿去繼續揮霍;反倒應該「專款專用」地還債,或是可以去做投資。這樣當錢還完的之際,債務人手邊還可多出一筆資金可用。

 

其實筆者看過許多利用信用卡循環信用及現金卡借錢過多,而債台高築的個案。與其說當初是因為不了解自己每月所負擔的利息有多高?倒不如說他們是「無法克制自己花錢的慾望」。

 

只不過,當花錢如流水的習慣不改,而繼續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同時靠父母養或借錢得「臉不紅、心不跳、氣不喘」的人,就算這世界有再便宜的借錢管道,可以幫債務人減輕負擔,終究也只是治標而無法治本。

所以,核心重點不在於還錢的管道或方法,那只是戰術上的運用而已。最重要的「理債」戰略應該在於每個人「是否用心」?因為沒有自制力的人,別說不能成為有錢人了,恐怕連個「無債一身輕」的正常人都不可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