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電子報 (2010-10-16)

中國時報【張慧英綜合報導】

政府有意興建「社會住宅」,讓弱勢者有安居之處,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參考。例如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就是讓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從立國起即力行「居者有其屋」政策,興建許多公共「組屋」,讓人民有負擔得起的房子住,政府並在貸款、利率等方面提供協助。新加坡的「組屋」通常是大片高樓,建築品質很好,政府規定售屋價格不得超過成本價,差額由政府向建屋局補貼。

新加坡建屋局負責組屋管理維修,包括衛生、水電及每七年進行一次外牆粉刷等等。許多組屋漂亮氣派得彷彿豪宅,一點也沒有廉價國民住宅的感覺。

最新落成的一棟超大型組屋高達五十樓,外觀非常豪華,是至今最高最貴的組屋。也因為組屋品質好,成了外來投資客青睞的目標,最近價格漲了許多。因此新加坡政府最近嚴格規定,必須是公民才能購買,且購買五年後才能轉售。

另外,為了促進族群融洽,新加坡還規定,組屋住宅出售時,必須按照族群人口比率銷售,不得一棟組屋的住戶全屬某一族群。

香港的「公屋」也是一大特色。由於大財團壟斷市場炒高地價,香港貧富差距極大,但是政府建了許多國民住宅──公屋,供一般民眾申請租賃或購買。公屋內部擁擠簡陋,但分配公平,能夠滿足民眾基本安家需求。

政府如果要用BOT的方式興建社會住宅,必然要讓開發商有利可圖。擁有世界最大的貧民窟的孟買,近年來市政府便與開發商合作,把貧民窟的土地更新再利用。貧民窟都是矮房子,拆掉蓋大樓,只要一部分土地就能容納原有住戶,其餘的土地讓建商蓋商場、大樓或豪華公寓出售。

於是乎,貧民有了免費新公寓,建商得到一塊比較便宜的土地,可以進行商業開發,地段好的大樓還非常搶手,這就是整個開發案的獲利點。而藉由這個作法,市政府也順利實現了都市更新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