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沒錢-迷思3》有了保險,投資才開始有意義

‧李雪雯 2004/10/14

在整個資產累積的過程中,保險就是那最前面的「非零」數字,之後的投資才能在它後面繼續加無數個零。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去年國人的平率雖已高達135.4%,但是整體平均保額卻沒有隨著投保率的提升而增加。台灣去年新契約平均保額僅約40萬元,有效契約保額大概只在58萬到60萬元之間(平均63.8萬元),再度刷新歷史新低紀錄。
而回顧2003年各大壽險公司暢銷保單前三名,還是以「還本終身壽險」獨占鰲頭。這種多了「還本」兩個字的保單,代表著「分期儲蓄,到期一次把存在保險公司的錢拿回來」的意思。所以說穿了,一般大眾會購買保險並不是為了保障,只是為了「投資賺錢」這一個目的。

凡是動物都有儲蓄的本能,但是財產的累積的方式就像在沙灘上築堡,除非你積累沙堡的速度大於海浪沖刷的頻率(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少人能有這種通天的賺錢本領),或是能用方法阻絕浪潮的侵蝕,否則辛苦了大半生,再多的耀眼財富也會被一次大浪所掏盡。

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媒體中看到天災人禍之後,苦主們一個個搥胸頓足、呼天喊地的慘況,望之實在令人不忍與鼻酸。但是,儘管這些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卻仍舊喚不醒眾多欠缺正確風險意識的人。

相反地,我們只看到許多理財大眾一個個奮不顧身,縱身跳入滔滔的投資洪流之中,只願追逐高投資報酬的浪頭,卻忘了給自己一個最起碼的安全防護。而保險就像這些堤防或是游泳圈一樣,能讓一般大眾較無後顧之憂地全力向前衝刺,為自己贏得更多的資產。

在整個資產累積的過程中,保險就是那最前面的「非零」數字,之後的投資才能在它後面繼續加無數個零。也就是說,如果個人整體資產少了那個數字,再多的投資(以「零」做代表),最後也只是回到原點的歸零動作而已。

至於資產的保全,由於每個人的資產儲存地點都不相同,有的人的資產都在於有形資產上頭,像是公司行號老闆的各種生財工具,或是一般人的房子、車子上;而有的人則是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外在環境的風強雨大,隨時可以移動工作與生活的場所。因此,投保的對象也應該以「最需保障的資產」為首要對象,才不會產生「花了錢,卻無法發揮預期效果」的情形。

其次,注重風險不只是替自己買適當的保單組合而已,也同樣適用於投資之上。舉例來說,高風險都伴隨著高風險,而即便你是能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人,恐怕也禁不起一、兩次的全數歸零。這部分,就要靠恰當的資產配置來幫忙完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