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沒錢-迷思8》別讓錯誤資訊 麻痺投資理財神經

李雪雯 2004/11/19

這是一個強調「重口味」的社會。不但吃東西的口味多鹽多油,連媒體上的新聞也是極盡羶色腥之能事。只不過,儘管人人批評資訊的過度包裝與誇張,每個人卻都仍愛不釋手。 

道理很簡單,在各色食物與過多資訊之下,如果口味不重,又怎麼能引人食慾呢?而如果事事平淡,哪有可能在資訊過度泛濫的洪流中,讓人停下目光,一窺究竟呢? 

如今,投資理財的市場也是如此。因為想要做所謂的「老師」,就必須能有喊水能結凍的本事,而且投資決策都是「百發百中」;要想要成為投資理財的「高手」,就必須有讓市井小民嘆為觀止的日進斗金之術;連相關的理財書,如果不冠上個「富翁」、「賺大錢」、「致富」等名稱,或是不寫一些以小搏大、一夜致富或是麻雀變鳳凰式的所謂「成功」案例,就不可能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因此,曾幾何時,滿坑滿谷的投資理財新聞與資訊,紛紛以誇張、聳動的標題,以及美麗、炫目的包裝手法,讓每個凡夫俗女都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遐想,假定自己就算不能因此成為億萬大富,也可以變成百萬或千萬小富。 

但是,這些重口味的資訊,絕大多數都不見得有利一般大眾的理財脾胃。因為首先,根據統計學原理,賺大錢的富豪永遠是少數中的少數;而大多數的人以及多半的時間裡,累積財富的速度與金額,也完全與「時間複利」的成長曲線相符。

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投資大眾的平均年報酬率無法達到15%以上,那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一件事,不必由於沒有辦法從一萬元的資本,賺到上億元的資產而覺得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投資行為。因為,一旦民眾有了過度樂觀的預期,投資就可能失去準頭,理財計劃就會變得不切實際,而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短線進出的投機式賭局當中。 

其實,就像幸福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一樣,不是只有在事業上有成就,或是田產眾多的人,才能稱做富有;也不是天天過得轟轟烈烈,才叫做會生活。如果能安命惜福,就算平淡過一生的人,也一樣是生活中的高手。而投資理財的道理,不也是相同嗎?

所以,在投資理財的世界,沒有人生而為王。就算生在帝王之家,沒計劃地亂投資及消費,終有散盡家產的一天;相反地,即便是一級貧民戶,如果懂得方法,也可以翻身成為大戶。 

照理說,投資理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並不特別刁鑽古怪,也不必刻意譁眾取寵,只要循規蹈矩地,按步就班地執行正確的理財計劃,它不一定會讓人成為大富大貴,卻可能衣食無慮地過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