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

都更條例修法引發後續效應,市場人士透露,在都更條例修法拉高門檻後,已有投資客轉向購買舊公寓或畸零地,準備當「釘子戶」、「意見戶」,反而可賣到更高價格,甚至有建商也這樣做,形成「建商自殘玩都更」的慘烈局面。

文林苑事件造成都更條例修法,修法方向偏向私權保護,建商大喊不玩都更了,但傳出有建商私下從原本實施者的角色逆轉,成為都更戶、且是「意見戶」,積極買進轉手出來的舊公寓、畸零地,企圖獲得更多的都更利益分配。

市場人士分析,從文林苑事件來看,不論王家與實施者樂揚建設間的糾葛如何,但這群建商或投資客看到的機會是,王家基地在整個都更範圍內是屬「裡地」,即不臨建築線,過去這是土地條件中「最壞的條件 」,如今成了「最好的籌碼」,除非土地微型重劃或是准開天窗式的都更興建,否則,可卡死一個都更案。

事實上,從開發商角度來看,若是都更戶有意見,能用錢解決最好,與其糾葛不清、延宕時程,不如花錢解決,工程得繼續,減少風險。

正因如此,有些本身就是懂法令及都更的建商或投資客,乾脆自己跳下來做意見戶,形成專業對專業,互相卡死的自殘局面,這讓有心推動都更的業者急得跳腳,認為賺錢不厚道,但法令及作法如此,也只能徒呼奈何。

市場盛傳,這些懂法令且錢多的新型意見戶投資客,就有些是屬於富豪級人士,有足夠的錢來卡死都更案。

但被卡住的建商也是不甘受氣,同樣拿錢反制出氣,例如依照都更條例,建商必須留下最小開發單元約38.72坪土地給這個「意見戶」,以作為這意見戶未來要自行都更開發時,有足夠的基地規模,但一旦氣上來了,有的建商也反制,在都更過程中,刻意留下一小塊地,不開發,卡死這意見戶的土地, 這意見戶除非找建商合作開發,否則一樣一輩子不能開發,形成殭屍土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