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30
【經濟日報╱文/黃培植(中信銀個人金融總處副總)】

最近風光下檔的「犀利人妻」連續劇意外成為周五晚間闔家團聚的重頭戲,太太及小孩都對劇情有諸多討論。小孩告訴我,學校裡唸三年級同學最討厭人家問的一句話,已經變成「你唸小幾?」,因為沒人想回答自已是「我小三」,連續劇引起的意外插曲,不禁讓人啼笑皆非。

巧合的是,近期與商業界朋友家庭聚會,無意間發現,家長從事的行業不同,對小朋友的理財教育觀念也大不相同,相較於沒人想當的「小三」,商業圈打滾多年的朋友,卻很努力培養自已的下一代成為「小商」,年紀輕輕就相當有做生意的概念,也啟發我對於孩子理財的不同想法。讓小孩體會賺錢的過程只能透過做家事跟考高分嗎?

舉例來說,朋友小孩就讀的雙語學校,舉行校慶「運動健身」園遊會,鼓勵學生將家中半成新,已不需使用的二手物品,包含衣服、杯碗瓢盆、玩具、鉛筆盒、收納箱等,進行以班級為群體的義賣活動,每項均賣1美元,但至少一次需購買五項物品,因為經過效益的計算,平均每筆收入需超過5元以上才能打平成本。

而特殊「義賣」物品,如遊戲機等,則是有出標底價,方便參訪親友們出價購買。除義賣外,學生可設計做簡單的點心等為自已的班級募款。

辦一場成功的園遊會,相較一般學校由家長陪同學生參與一般體育競賽及外包飲食攤進駐校內的方式,較不同的地方是,透過舉辦小型拍賣會及小吃攤等活動,教導孩子學習計算成本及效益的概念。

藉由這些簡單的活動,培養團隊合作及「小小商人」的理財概念,家長與學生一起腦力激盪,各班級間透過不同活動賺錢,互相取經,了解更多的生財方法。

也許義賣物品每項只有「一元美金」,跟小孩協助處理家務,每次也只能拿到「一元美金」結果也許相同,但是從做小吃攤、拍賣等過程中,孩子體會「賺錢」過程,身體力行去計算如何顧及成本、累積效益,而這些計算效益及花錢購買食材張羅用品的體驗,可以讓下一代藉由「小小商人」活動,深耕理財觀念,長大後運用至資產配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