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 (2010-08-20)

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使然,近年房地產市況和總體經濟表現近乎脫鉤;不過仍然沒有人能否定,房地產市場之榮衰,終究是和整體經濟景氣好壞,有著『唇亡齒寒』的緊密關係。而昨日主計處在今年Q3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所公佈的資訊,正是我們拿來做為評估房地產後市的重要參考依據。

看到主計處發布數據,可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今年前兩季GDP成長率都超過10%;第一季是破表的13.6%,昨日公佈的Q2數據也達到12.53%。而基於台灣出口成長持續暢旺,加上預期ECFA產生若干效應,主計處將Q3的GDP成長預測,從原先的4.40%調高到6.90%,99年全年預估值也跟著上修至8.24%。如果實現,將是21年來最高。

至於憂,則是所得分配持續惡化。昨天主計處公佈的是98年所得狀況,將國內768萬家戶所得從高到低分為五等位;最高組平均年所得182.5萬,最低組則僅22.2萬,兩者相差8.22倍。此倍數為史上新高,顯見台灣的貧富差距尚無任何改善跡象。

而且要注意的是,這次發布的所得分配,或說貧富差距結果,是98年數據;然而GDP數據則是今年數值,中間還有近一年落差。如果再加上這個因素,筆者可很肯定地說,今年實際貧富差距,絕對高於8.22倍這個數字。

原因在於,98年還受金融海嘯影響,有錢人資產或所得也受拖累。今年號稱景氣回溫,但目前看來,無論是政府怠職也好,或真是結構性問題使然也罷,中低收入者所得就算有成長,幅度肯定遠低於富有階級。再者,如果把近一年都會房價狂飆、資金狂潮炒作的因素再放進來,也就是考慮資本利得這部份,國內貧富差距,絕對遠高於主計處公佈的8倍多,且遠遠大過你我想像。

因為主計處的所得差距統計,用的是原始可支配所得;以有錢人精於財稅規劃(此為美其名,其實就是避稅、逃稅)的慣例延伸,這群人的資本利得,肯定大過帳面上看到的可支配所得。然對中低階層來說,哪來資本利得?

因此,主計處長石素梅所說,透過社福補助弱勢津貼及政府課稅等方式,貧富差距得以縮減到6.34倍的部分,我們必須提出異議並糾正。因為考慮資本利得(絕大多數來自炒房炒股),實質貧富差距將又被放大甚多。

而說到課稅,理論上當然如石主計長所說,是政府拿來減緩貧富差距、維持社會公益福利運作的最重要工具。然而,實質上卻完全相反,反而變成資產階級拿來拉大經濟力差距的最好途徑。這部分,又以房地產部分最為嚴重。換句話說,因為(租稅)制度謬誤,房地產(買賣)儼然已成為擴大國內貧富差距的最大幫兇之一。

目前台灣有關的房地產稅,主要有交易產生的契稅與土增稅兩項,及持有行為產生之房屋及地價稅。契稅部分是比較固定的,然而土增稅、房屋稅及地價稅,目前雖有自用稅率優惠,但更大的問題在於『不用實價為課徵基準』。

因此,只要在公告現值調整期間交易,完全不需課徵土增稅;就算被課,土地公告價值與實際市價也差距甚多。房屋及地價稅則分別用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課徵之,但同樣地,兩者與市價也存在極大差距。這不但使得炒房、囤房者成本大降,更奉送資產階級極大的節稅、避稅空間,造成稅制極度不公,直接導致實質貧富差距拉大。

至於該如何改革?坊間及本單元都已談論不知多少遍,不再重複。但關鍵準則必須是:按市價課稅,並在稅率上採取分級制度,如同所得稅一般。

前天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已指出,台灣近年GDP成長主要來自外貿出口,然型態是三角貿易,也就是所謂的台灣接單,第三地製造、出口,因此這個GDP成長,本地大多數庶民確實完全享受不到。於是,GDP成長數據亮眼之喜,就整體國民社稷來說,其實沒啥好喜的。

近年國內產業結構所產生的就業(失業)及薪資變化,是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的關鍵,這部份的確是結構性問題,很難在短期內靠政策工具加以扭轉。然而就上述談到的資本利得,特別是炒房或購屋避稅部份,則完全跟結構性轉變無關,純粹是制度謬誤之問題,絕對必須徹底變革!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usechamber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